铁蛋白,助力原发性肝癌早期检测!
Tellgen
2019-04-19 11:05:29 阅读量:25923
近几十年来,我国肝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持续降低,这着实令人振奋。乙肝疫苗接种、抗病毒治疗以及肝癌肿瘤标志物筛查等有效措施的联动发挥了重要贡献。我们知道,从乙肝-肝硬化-肝癌是我国肝癌的主要发生机制,疫苗接种和抗病毒治疗有效减少了乙肝进展为肝硬化的通量,从而降低肝癌的发生率和死亡率。
此外,肝癌肿瘤标志物作为乙肝患者跟踪随访、肝癌筛查以及辅助肝癌确诊、肝癌患者预后判断的重要指标,在肝癌的诊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常见的肝癌肿瘤标志物包括甲胎蛋白(AFP)、血清铁蛋白(SF)及谷氨酰转肽酶(GGT)等。
在上一篇文章中,我们已经介绍了经典的AFP指标在肝癌中的广泛应用。尽管AFP对肝癌特异性较高,应用较广,但临床上仍有近30%的患者未表现出AFP异常,而良性肝病中又多有AFP浓度的升高,因此AFP也并非完美,需要其他指标的补充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今天我本就来认识一下另一种常见的肝癌肿瘤标志物—— 铁蛋白。
肿瘤标志物铁蛋白
铁蛋白是人体重要的铁贮存蛋白,主要合成于肝脏中,具有参与人体造血和免疫系统调控的功能。正常人血清中铁蛋白含量很低,一般正常均值男性约15-200ng/ml,女性约12-150 ng/ml(检测方法不同参考范围会有差异)。
肿瘤标志物中铁蛋白的临床意义
当肝细胞发生癌变时,癌细胞合成大量酸性铁蛋白,此外,由于肝细胞受损,铁蛋白的清除和转移铁的功能受到影响,因而表现为血清铁蛋白含量的异常升高。目前认为铁蛋白的测定可以作为HCC辅助诊断及疗效监控和预后判断的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AFP阴性的患者尤有意义。
沈靖等[1]检测了83例确诊原发性肝癌(PLC)患者和113例对照的SF水平,结果显示:PLC患者中SF水平显著增高,阳性率为78.31%;在AFP阴性的PLC患者中,SF依然有75.86%的阳性率;而当SF与AFP联合检测时,对肝癌的诊断阳性率高达91.57%。说明SF对PLC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可作为PLC血清诊断指标之一。
董欣敏等[2]研究评估了CEA、AFP、CA199及 Fe在PLC中的检测性能。单独检测时,各指标分别表现出67.8%、74.2%、77.4%和80.6%的敏感性。当四项指标进行联合检测时,阳性率可提高至93.6%(P<0.01)。
由此可见,铁蛋白对于原发性肝癌具有较大的辅助诊断价值,尤其在AFP阴性的情况下,可有效提高检测灵敏度,减少漏诊。
铁蛋白在检测特异性方面可能存在一些不足。例如,Chapman等研究对比了SF在良恶性肝病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显示肝癌组和肝硬化组的SF阳性分别为63%和33%。但一般来说,尽管活动性肝病中也有SF浓度升高,但与在HCC中相比仍具有显著性差异。
总的来说,铁蛋白在HCC中具有较高灵敏度,但特异性不足。然而,当与AFP、CEA及转氨酶等进行联合检测时,可大大提高检测性能,也不妨其成为有效的HCC待选肿瘤标志物。
参考文献
[1] 沈靖, 徐耀初, 叶本法, et al. 血清铁蛋白在肝癌诊断中的意义[J]. 南京医学院学报, 1990(4):286-288.
[2] 董欣敏, 张剑, 金雨. 原发性肝癌患者CEA、AFP、CA199和铁蛋白检测的意义[J]. 实用肝脏病杂志, 2014(3):295-296.
本文系上海透景(Tellgen)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