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景生命体外诊断试剂专业厂商

订单支付已成功

订单支付已成功,请继续浏览网页...

投诉建议提交成功

感谢您提交的投诉和建议,我们会在24小时内回复您。非常感谢您的关注,请继续浏览网页……

体外诊断试剂 / 肿瘤标志物学术资讯 / 大便常规天天做,这几个重点你真的知道吗?

大便常规天天做,这几个重点你真的知道吗?

微信
2018-12-11 13:39:47  阅读量:11121
 
 
大便常规有很多细节需要临床医生予以重视。
 
相信大家都做过便常规检测吧,可别小瞧这简简单单的“三大常规”之一,它可是临床疾病的“警报器”。便常规包括物理学检查(性状、颜色、不消化物等)、化学/免疫检查(隐血)以及显微镜检查(血细胞、寄生虫、寄生虫虫卵、结晶和细菌等),如何看懂便常规的化验报告呢?可参考如下程序和办法。
 

1、观“色”又察“形”
 
大便的颜色是平时就可经常观察的,养成便后观察看看自己大便的颜色和性状,既不麻烦,有时还能帮大忙。
 
(1)大便颜色:正常的大便呈黄色或棕黄色(大便中含有胆道排下来的胆黄素,所以才呈现这种颜色)。绿色多是因为混杂色素的缘故,无大碍。至于棕色、黑色和红色,就要注意胃肠道疾病的信号灯(如大便呈现红色但镜显下无红细胞,这是正常的,可能是吃了含有色素的食品;如果镜显下有红细胞,就是消化道可能真的出现了问题)。
 
白陶土样便:一般提示有胆道梗阻,如结石、肿瘤或蛔虫等引起的(大便里没有胆黄素)。
 
柏油样便:一般提示上消化道出血,可能是良性疾病,也可能是恶性疾病所致。一但发现,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2)大便性状:通过观察大便的性(性质)与状(形状)也能了解一些疾病信息,一般“软、成形”为正常,便秘者为“硬”便,习惯性便秘为“羊粪样”。大便是否呈液状,则可用来判断肠道疾病的轻重。
 
柏油样便:见于上消化道出血。
 
黏液稀便:见于肠壁受刺激或者发炎时,如肠炎、痢疾和急性血吸虫病等。
 
黏液脓性血便:多见于细菌痢疾。
 
酱色黏液便:多见于阿米巴痢疾。
 
水样、蛋花样便:多见于急性肠胃炎,大量见于假膜性肠炎。
 
糊状便:多见于小肠疾患。
 
油花便:粪便中浮有“油花”,多由于脂肪类进食过多,不消化所致。
 
大便变细:这时要小心关注是否患有消化道肿瘤。
 
2、“隐血试验”是重点
 
要关注“便隐血试验”,这是“小异常预示大问题”的典型代表,它对消化道出血诊断有重要价值,现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一般要求40岁以上的健康人每年做一次隐血试验,作为健康筛查。便隐血间断性阳性提示消化道溃疡性出血,持续性阳性提示消化道恶性肿瘤,应进一步做消化内镜检查。
 
在过去,便隐血试验所有的化学方法由于是通过血红蛋白铁离子的氧化还原反应来进行检测,外源性的饮食极易对检验结果造成干扰,如服用阿司匹林、皮质类固醇、非类固醇抗炎药等造成的“假阳性”及摄入大量的维生素C造成的“假阴性”等。因此,在检测隐血试验时,检查前三日起必须禁食肉类和含血的食物、铁剂、叶绿素(如菠菜)等。
 
胶体金免疫法随后弥补了化学法的这一不足,然而该法对上消化道出血的检出阳性率低于化学法隐血试验 。原因在于上消化道出血血红蛋白或红细胞经过消化酶降解变性或消化殆尽,已不具备原来的免疫原性。此外,如果过量的大出血而致反应体系中抗原过剩会出现后带现象出现假阴性。
 
流式荧光法的应用则又进一步解决了胶体金法存在的缺陷。该法在传统血红蛋白的基础上加入了消化道出血的另一标志性指标——转铁蛋白。转铁蛋白的稳定性显著强于血红蛋白,两指标互为补充大大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且仍维持高特异性。转铁蛋白的加入更有效提高了对上消化道的检出阳性。流式荧光法采用激光判读,数字化结果,实现定量检测,摒弃了胶体金法肉眼观察的主观性。此外,流式荧光法还有效克服了胶体金法易出现的HOOK效应。相信未来随着这一方法的普及,便潜血检测及消化道恶性肿瘤早筛将变得更方便、更准确。
 
3、镜下观察仔细看
 
显微镜下查出红细胞,提示多半患了结肠炎、肿瘤、息肉、肠结核和痔疮出血等;如红细胞多于白细胞,多为阿米巴痢疾;如白细胞多于红细胞,多为细菌性痢疾;显微镜下见到多个白细胞而无红细胞,提示患有肠炎;显微镜下见到虫卵及成虫,证明有寄生虫感染,常见的寄生虫有:蛔虫、蛲虫、钩虫、绦虫等。
 
4、推荐反复检查
一次便常规异常不一定就说明有问题,必要时应当反复化验协助诊断。异常出现一次不可怕,可怕的是,它经常出现而被忽视。如果,大便习惯在一定时间内发生明显的变化,比如反复出现腹泻或便秘,或便秘和腹泻交替出现,一定要引起重视,关注便常规检查。
 
参考文献:
1.黄玉霞、邓三鹰等《大便镜检中形态相似和少见寄生虫的形态特征及鉴别》,四川医学2013年5月第34卷第五期。
2. 李雍龙,人体寄生虫学[M],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29-130。
 
本文整理自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业务热线

400-035-8689

周一至周五

9:00—17:30

技术热线

400-089-8021

企业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