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景生命体外诊断试剂专业厂商

订单支付已成功

订单支付已成功,请继续浏览网页...

投诉建议提交成功

感谢您提交的投诉和建议,我们会在24小时内回复您。非常感谢您的关注,请继续浏览网页……

体外诊断试剂 / 肿瘤标志物学术资讯 / 国家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计划启动

国家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计划启动

微信
2018-12-11 14:21:23  阅读量:9392
日前,“国家消化道肿瘤筛查及早诊早治计划”正式启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消化系疾病研究中心主任李兆申教授指出:“消化道癌症是扼杀人生命的凶手。”数据证实:中国人食道癌、胃癌、结直肠癌三大恶性肿瘤占据了全部肿瘤比例的50%,仅胃癌就造成每年50万人死亡。李兆申疾呼:消化道肿瘤发病形势严峻,早癌筛查刻不容缓。

推进消化道肿瘤早筛

  我国消化道疾病长期陷于发现率低而死亡率高的困境。据统计,全球约50%的消化道癌症发生在中国,其中近85%的患者在确诊时为中晚期。李兆申认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消化道肿瘤筛查,实现早诊早治。以同为消化道疾病大国的日本、韩国为例,在全面推行胃镜筛查之后,他们的消化道早期肿瘤诊断率已达到70%以上,而我国目前仅为15%。仅胃癌一项,如果将早期发现率提高到日本、韩国的平均水平,保守估计每年能为全国居民节约家庭支出、为国家节省医疗费用达几千亿元。

  “早期癌症患者的治疗费用约为2万到3万元,不需要开刀,不需要化疗,只要在内镜下切除病灶即可,治疗效果好,5年生存率可达80%至90%;相比之下,晚期癌症动辄就是几十万元的开销,生存率仅为30%至40%,病人和家庭要承受巨大痛苦。因此,推行消化道肿瘤筛查就是造福于民。”李兆申说。

  李兆申认为,真正把消化道肿瘤早筛及早诊早治国家计划的推行落到实处,必须要解决“三大难题”:一是“不想查不去查”;二是“不知道去哪里查”;三是“不知道该不该查”。

  “不想查不去查”的主要是因为传统的消化道疾病检查手段(胃肠镜等)过程痛苦,很多患者心存畏惧。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筛查,对遏制中国消化道癌症发展意义重大。李兆申主任认为高科技的检验手段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并介绍了近年来发展起来的磁控胶囊胃镜技术,该技术由于其无创性,更易于大众接受。

此外,肿瘤标志物检测对消化道肿瘤早筛及辅助诊断无疑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常规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技术由于具有广泛的临床认可度和多年的应用实践,仍是消化道及其他恶性肿瘤筛查及早期辅助诊断的重要手段,如国家卫生部颁布的《中国癌症筛查及早诊早治技术方案》和中国医师协会组织开展“全民胃部重大疾病普查行动”将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PGI、PGII)确定为普查行动的初筛方法;便潜血检测是结直肠癌筛查的常规手段之一,相比于其他手段,该法的接受度更大。尽管血清学肿瘤标志物检测不能作为诊断手段,但其由于无侵入性、操作简单且价格低廉,在目前我国人口基数庞大、老龄化趋势日渐凸显的国情背景下,肿瘤标志物检测用于高危人群的体检初筛无疑是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

  《国家消化道肿瘤筛查计划》开展后,如何在筛查更方便的同时保证诊断结果的权威性?李兆申表示,肿瘤筛查也有严格的“质量控制体系”,以保证筛查网络中的每个网点、每例检查都操作规范、高度准确,确保百姓在任何地方都接受高质量的肿瘤筛查。

  针对“不知道去哪里查”的问题,李兆申强调,“消化道肿瘤筛查不能仅依靠三甲医院,我们要基于质控体系建立从社区到医院的紧密型医联体,扩展更多更广的筛查渠道”。在医联体内,三甲医院主任专家、二甲医院医生、民营公立体检中心医生,可以在云端就筛查中的操作问题、图片诊断、典型病例等沟通交流。“互联网+”思维下大数据的流动,让医学专家“触屏可及”,真正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未来,在质控体系和医联体构成的这张筛查大网络下,百姓筛查消化道癌症的场景将是这样的:在家门口的医疗机构,接受规范的检查,然后将检查数据上传至云端,由三甲医院专家远程阅片出报告,一旦发现病变,将被及时转至上级医院就诊,将消化道癌症扼杀在初期状态。

  对于“不知道该不该查”的问题,媒体专家应该站出来为百姓做好科普,促进防癌指南的推行,提高国民良好生活及健康体检习惯,做到少生癌、不生癌。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健康中国”新蓝图凝聚着政府、社会和人民群众的共同理想,将消化道肿瘤筛查纳入国家计划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未来,胃肠癌筛查将被列为一项国民保健国策,在政府支持下建立相应惠民工程,让百姓在身边的医疗机构即可方便接受消化道肿瘤筛查。
 
本文整理自网络

 

业务热线

400-035-8689

周一至周五

9:00—17:30

技术热线

400-089-8021

企业微信